為孩子提供選擇,讓孩子停止說「不要不要」!4個方法教小調(diào)皮鬼「理性溝通」
孩子為什么一直說不要、不要?說不定大人要好好改一下平常對小孩的說話方式啰~
從小孩會講話開始,就注定了家長會被「頂嘴」!但何謂頂嘴?只是小孩不同意你的做法、出言反駁?還是情緒失控時口不擇言說出的話?親子部落客尚瑞君在新書《剛剛好的管教》中,教父母教育小孩理性溝通,大人也能穩(wěn)定自己的情緒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。小編也特地舉例4種非常有幫助的教育方式,讓小魔王變成跟父母理性溝通的小大人。
1.不要打斷孩子說話,才能訓練他們表達與分析能力
source: unsplash
聽著孩子用奶音費力地講話真的很可愛,雖然有時候表達得不清楚,但還是很努力的把話講完。但隨著小孩的口語能力越來越好,大人的耐心也漸漸消失。太荒唐的事情直接說不可能、無理的要求直接拒絕。你多久沒聽孩子完整的講完他的想法跟理由了呢?
讓孩子好好把話講完,才能讓他累積自己的經(jīng)驗,如果聽不懂就幫他復述一次,協(xié)助他厘清自己的想法跟邏輯。這樣的溝通方式是雙向的,他不僅能好好的把想法表達出來,也能讓他知道他是被尊重的!
2.當你常跟小孩說「不要」,他也會對你說「不要」
尚瑞君認為,孩子都是透過模仿學習。如果家長常常拒絕小孩、否定小孩,做什么都不行、不行,那小孩會講話后也會常常講「不要、不要」。
source: unsplash
尚瑞君:「當父母習慣跟孩子說不要,孩子只學會被拒絕與拒絕別人,卻不懂得如何思考與做選擇。」當孩子會開始講話、有主見后,大人先別急著否定孩子的想法,可以提出選擇題:
「要吃糖果?」什么前提下才能吃糖果,那是要吃、還是不吃?
「不要洗澡?」那不要洗澡的后果是什么?還是他想要什么時候再去洗?
讓孩子自己分析并承擔責任,之后孩子說「不要」的次數(shù)就會慢慢減少,因為他的腦筋跟精力都要花在判斷與選擇上。
3.小孩不是在頂嘴,他只是在表達他的想法
當我們在生氣的時候,對方與我們進行的任何辯論我們都會覺得他是在「頂嘴」,但冷靜下來回想,就知道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source: unsplash
我們總是不經(jīng)意的想左右小孩的決定,原因非常簡單,就是我們不信任小小的孩子能做出正確的決定。「天氣那么冷,不穿外套怎么可以?」、「你怕那么高就是會摔下來,就是不行爬!」雖然有些危險事情是真的不能做,但在爭個魚死網(wǎng)破前,我們可不可以先聽聽小孩的說法?「當孩子能妥善表達出意見跟想法時,才會努力去探究自己的內(nèi)心世界,透過了解自己而建立自信、長成獨立的個體,也會比較少發(fā)生親子的誤解與沖突?!?/span>最后,在小孩完整表達想法后,大人也可以站在孩子的高度、同理小孩的觀點,再引導出正確的選項;或者,讓孩子選擇并承擔后果。
4.信任、放手,小孩才會長大
不要跟孩子站在對立面的關鍵,就是大人要學著放手、信任他們的判斷力。我們每一天的教養(yǎng)目的,都是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能夠獨立,但獨立的真正方法不是在前面控制一切,而是在后方給予支持。
source: unsplash
而我們可以在什么時候給予孩子信任的機會?就是出選擇題給他。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,我們給孩子選項、協(xié)助分析,但不需要幫他做決定。獨立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判斷事情的能力,而這也是從小每一次的選擇機會中鍛煉出來的,作出決定后,并讓他們自己承擔失敗或成功的結(jié)果。
評論